2022-07-04 13:08:22 小编:佚名
在刚刚结束不久的腾讯游戏发布会上,一款名为《代号:致金庸》的游戏用两位大侠各显神通的对决,让玩家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国产游戏被武侠题材支配的恐惧。没错,我们绝大多数确实对武侠题材有着天然的亲切感,它来自于儿时TVB电视剧里BGM响起原地放无双的乔峰乔大侠;来自于课桌底下偷偷看《鹿鼎记》笑出声结果被老师扔来的粉笔一击命中;来自于坐在电脑屏幕前,一边操作游戏里的角色打怪练级,一边想象自己就是那个王朝更迭的血雨腥风中,为国为民的江湖豪客。
然而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,似乎并没有拉近我们与金庸武侠江湖之间的距离,当《金庸群侠传》这种带有强烈同人气质的作品崭露头角后不久,大量打着武侠旗号的网游成为了国内游戏市场的绝对主力,它们和金庸作品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,毕竟小说和影视剧早早便填平了国人入坑江湖世界的认知门槛。
但是当金庸作品的文学,思想,历史价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“增值”时,以武侠江湖为背景的游戏却一步步滑入“是兄弟就来砍我”的土味内卷。“钱”这个在江湖人中羞于提起的字眼(尤其金庸作品里,除了韦小宝,没人会真的对钱上心),成了武侠游戏趋之若鹜的武林秘籍,那么不差钱的腾讯,能像其宣传的那样,做出一款3A开放世界金庸武侠游戏吗?
《代号:致金庸》起码在宣传层面,又一次让武侠游戏成为了玩家目光的焦点
不要看不起横店影城
《代号:致金庸》由腾讯旗下的精锐部队——光子工作室负责开发,使用了目前业界最先进的虚幻5引擎。如果我们忽略演示画面里的掉帧情况,那么《致金庸》的首款预告片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,前半部分是两位武林高人大打出手,算是给游戏定下了“很能打”的基调;后半部分则是聚焦技术力与文化外延,毕竟游戏代号都主动@金庸大师了,就表示要和那些打着金庸作品幌子,实则骗氪的网游手游页游划清界限,3A开放世界咱们稍后再议,先来简单分析下预告片中的内容。
在预告片高速展开,特效拉满的二人对决中,尽管没有文字信息提示,但看过金庸作品的朋友,都能一眼识别出来,那位戴着面具一身黑衣,独臂持玄铁重剑,外加面具之下掩饰不住平平相貌的,只能是神雕大侠。
另一个用剑的如果稍加分析,首先从张无忌和令狐冲两位剑客中二选一;然后张无忌使用太极剑,与预告片里以快打快的凌厉攻势不符合,故排除谢逊义子的可能性;最后结合战斗画面结束后,转而讲解如何用虚幻5技术对中华名胜,包括片中的华山做深度还原,基本华山派第一人令狐冲实锤了。
而且对决中出现了一招反物理的横身滞空旋转突进技,俨然就是徐克在《笑傲江湖》里面给李连杰饰演的令狐冲设计的同款“独孤九剑-破剑式”。看来开发组也很清楚,之前由某媒体发起的金庸主人公人气投票中,排名第一者,正是令狐公子。
演示后半段进入到技术演示环节,试图展现了虚幻5引擎还原物质现实的强大算力,说“试图”,是因为我没有从当地实景拍摄和引擎建模画面的来回切换中,感觉到虚幻5令人窒息的迫真质感,很大程度也是游戏目前开发度还十分有限所致吧。
我认为就算没有“致金庸”的名头,演示里的场景建模在最终完成后,依然可以在未来起码五到八年时间里,成为厂商制作各种游戏的素材库,更是建立在单独作品之上,工业层面的东西。这就像在数据的赛博空间里,把一个综合了特定历史时期各种风景的横店影城搭建起来,方便未来更加高效的项目开发。
虚幻5现在就是在做一个“造景”工作,《致金庸》的“华山论剑”需要华山场景,同时其他武侠游戏也可以用啊,加上目前大环境下,境内游依然是旅游业的主力(本文撰写当天,行程卡取消了“星号”标记),通过“游戏-经典文学-名胜”三方联动打造的文化消费场景,恐怕才是《致金庸》商业上的弦外之音。
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杨过就是金庸对自己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的投射
想象江湖世界易,还原金庸作品难
金庸作品的生命力之所以旺盛,除了其本身的高超造诣,也离不开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数十年如一日反复取材,上世纪TVB拍摄的一系列金庸武侠剧,甚至比小说原作还要深入人心,黄日华等演员也早已成为了很多读者在脑海中所默认的角色“本来面目”。
从9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流行,错过了家用机时代的我国游戏开发者们,把目标瞄准了具有鲜明本民族文化属性的武侠题材,金庸作品因此成为了高含金量的原始素材,以及寄托了一代人江湖世界想象的最佳载体。
经过诸多开发者或直接或间接的频繁取材,呈献给玩家的既有《金庸群侠传》《射雕英雄传》《天龙八部》等玩家比较熟悉的原作改编游戏,也有像《仙剑奇侠传》《逆水寒》一样脱离金庸原作,但依然保持某种固定江湖语境的武侠传奇。可无论哪一种,也不管玩家如何心心念念,甚至把《仙剑》这种一代PC儿童的江湖初体验,活生生变成了ip摇钱树,实际的游戏成品中,依然很少有能够还原金庸原作精髓的代表作。
“产品生命周期”长达20年之久的MUD游戏《北大侠客行》
究其原因,首先是版权,观众再怎么骂内地版本的电视剧拍得如何毁原作,毕竟还是官方授权的正统影视改编,而且金庸本人对游戏向来没有兴趣,游戏厂商也就没有了进一步接触的意愿。
然后是表现形式上,注重视觉表现力的游戏,经常会跳过金庸字里行间的细腻描写,转而从受众面更广的武侠影视作品里吸收美术灵感,比如武侠游戏里常见的御剑飞行(这其实来自武侠相对的仙侠),刀光剑影,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式阿姆斯特朗一箭穿心,整套视觉表达,主要来自港台地区拍摄的武侠剧,然后套上一个似是而非的年代框架和人物关系,就算是一瓢江湖了。
《射雕英雄传》是那个时候为数不多的PS主机上的原创中文游戏
最后,金庸作品的文化深度,并不适合进入到21世纪以来,MMO类型为主的武侠游戏及其普遍受众。
恕我直言,那些武侠MMO里面一次充值万八千的老板们,不一定看得进去金庸小说原作,看得进去也大概率看不懂。《笑傲江湖》的时代隐喻,《天龙八部》古希腊式的宿命感,《鹿鼎记》不亚于《唐吉坷德》的文学价值(《鹿鼎记》反的不仅是江湖世界所谓主流价值观,更是对儒家文化主导下千年中华文明的批判和反思。
在金庸作品里,不算大清朝的皇帝百官,处于汉文化边缘地带的少数民族人物,像是霍青桐,乔峰,赵敏,其敢爱敢恨的英雄气概,都更加被作者予以高度肯定,郭靖也是在少数民族环境里成长,才会仗义疏财,不计较个人得失。反而是《书剑恩仇录》中陈家洛这样的传统儒生代表,在革命机遇到来时却优柔寡断,“正人君子”岳不群更是成了假君子,真小人的代表)。
我们的游戏早就养成了服务最广大,也最有钱那部分用户的生存智慧,因此也就不需要金庸原作带有批判性质,有违娱乐精神的作品深度。路见不平一声吼打就完事儿了,说白了还是《水浒传》那套“朴刀杆棒,发迹变泰受招安”来得吃香。
得到原作读者们普遍认可的《金庸群侠传》
理想的金庸游戏什么样?
国产3A单机武侠,如果还能再加上一个开放世界,组成开放世界国产3A单机武侠的宏大叙事,那基本上就可以算作是很多中国玩家有生之年的终极梦想了。要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“金庸原作(改编)”,emm,我知道俄乌局势非常复杂,但相比之下,世界和平或许还是一个相对更现实的选项吧。
《荒野大镖客2》一定程度上给美国玩家圆了类似的梦想(尽管开发组在英国,且游戏包含了Online要素);日本玩家一直都是《勇者斗恶龙》系列最坚定的支持者;《GTA5》在英国的销量经常让人怀疑英国政府是不是颁布了类似“每两年内不买一张《GTA5》就要接受XX处罚”的法案,总之文化自信如我们,至今还是没有给只属于汉文化语境的武侠,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游戏载体。
要执行国产开放世界3A武侠的“终极梦想”(我已经自觉把“单机”去掉了),需要技术力,开放世界玩法,市场环境和玩家支持度四个方面同时发力。技术力方面,如果现在虚幻5不行,那未来虚幻6出了肯定也不行,因为技术力永远没有尽头。当初《只狼》发售时,很多玩家分明感觉到这就是自己心里武侠游戏该有的样子,从侧面说明“比真还真”更多时候只是用表现力包裹表达力不足的糖衣,形式终归是要服务于内容,好比真正的华山派剑法讲究气宗与剑宗结合,气不到,作为技术力的招式再华丽丰富也没用。
说到开放世界玩法这个当今业界大厂的必修课,我国厂商至今还没有捅破MMO与其之间的那张厚厚的窗户纸。具体到《代号:致金庸》采用开放世界类型,跑地图是一方面,可是该如何实现足够的自由度呢?我认为金庸作品里能屈能伸最擅长高自由度玩法的,非韦小宝莫属,可这显然不是游戏理想的主角人选。反正到时候哪怕是满地图清理“问号”,也好过自动寻路,自动战斗,自动下副本,自动养成角色,能最大限度让我自己体验游戏而不是开着设备跑程序,就算是一种进步。
陈小春主演的《鹿鼎记》是我当年看的第一部金庸剧
市场环境和玩家支持度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,按照《代号:致金庸》宣传中的种种卖点,开发成本肯定不低,按照我国游戏市场主流消费方式,本作几乎就不可能是一个本体收费制的全价游戏,到时候免不了又要启动大厂轻车熟路,领先世界的运营机制。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说的,金庸笔下人物,除了韦小宝以外,没人对钱上心,“致金庸”的游戏要是太多和充值扯上关系,这江湖就变味儿了。
结语:说到底,武侠游戏也好,金庸原作改编的影视局也罢,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却越来越不是当年的味道,还不是因为无论创作者还是受众,打心眼儿里就已经不再相信金庸小说里树立的江湖规则了。